2015年是高等教育出版社(以下簡稱高教社)建社61周年。60余年來,高教社伴隨新中國教育和出版事業發展不斷壯大,出版了一批又一批符合中國國情、體現國家意志、代表國家水平的精品教材,為我國教育文化發展,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60余年來,高教社肩負光榮的歷史使命,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出色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。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學習引進蘇聯教材、探索建設新中國教材體系,到“大躍進”、“教育大革命”后重建被破壞的教材體系,1976年后迅速恢復和全面發展教育事業,高教社在中央和教育部的領導下,參與了教材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,承擔了主要出版任務,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。改革開放30多年來,高教社是歷次國家五年教材建設規劃的主要承擔者、重大教育教學改革活動的參與者和積極支持者。世紀之交,高教社大力支持、積極參與“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”,并出版了幾乎全部的“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”。高教社始終承擔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重要任務,出版的“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”重點教材,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,形成中國特色、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。
經過60余年發展,高教社已經成為以教育出版、學術出版為主的綜合性大型出版社,成為服務教育發展的重要基地。60余年累計出書4萬余種,30余億冊,先后獲得“全國優秀出版社”“全國先進出版單位”“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”“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創意金獎——單位獎”等多項榮譽,是唯一進入世界出版企業50強的中國單體出版社。高教社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文化走出去,24個語種國際化產品行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,對外漢語系列教材進入泰國國民教育體系,“前沿”系列英文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。
高教社60余年的發展歷程,是新中國出版史的一個重要側面,為共和國出版史提供了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個案。他們輝煌的足跡,在新中國教育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了獨具特色的篇章……